烟油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烟油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金融监管助农商行转型

发布时间:2020-03-26 11:11:11 阅读: 来源:烟油厂家

编者按: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深刻影响着农商银行的发展速度、转型方向和经营质量。如何积极把握政策方向,扬所长避所短,在做好风险管控等前提下求得稳健可持续发展,将决定农商银行未来的发展和走势。本刊约请监管部门及相关农商银行领导、专家就新常态下的农商银行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姜丽明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银监会紧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强服务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的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农商银行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风险管控,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组建农商银行725家,占银行业法人数量的19%。资产负债总额分别达到11.5万亿元和10.6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的比例均接近10%。整体资本充足率13.8%,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在2%以内,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显著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县域农商银行涉农贷款占比保持在80%以上高位,已经成为金融支农的主要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深刻影响着农商银行的发展速度、转型方向和经营质量。监管思路亦应顺势思变。2015年1月,银监会对监管组织架构实施了重大改革,核心是推进监管转型,强化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和为民监管。立足银行业转型新趋势和监管改革新要求,未来农商银行的监管工作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顺应新常态对调整增长速度的新要求,

推动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转为中高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首要特征。1978年至2012年的3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同期银行业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但从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一直在7.3%~7.8%的狭窄区间盘整,银行业资产年均增速锐降至13.6%,盈利增长也显著趋缓。与银行业的增速回落相同步,近两年农商银行资产的环比增速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净息差收窄了36个基点,业务增速下降和盈利增长放缓将成为新常态。这就要求农商银行尽快打破路径依赖,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由竞速做大转向谋求做强,由谋求中短期利益转向追求长久发展,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合理确定增长目标。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业绩观,结合当地市场容量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确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发展目标,把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对经营策略、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等也要做好相应调整。要强化对农商银行战略目标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引导全面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强化资本约束。要提升资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经营中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的刚性约束。要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将资本约束贯穿于整个业务和风险管理流程,并纳入绩效考核。要结合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保持适度的杠杆水平,通过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监管部门要落实对农商银行的资本监管硬约束,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继续推动农商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商银行应用资本高级计量方法。支持农商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改善资本结构,努力实现资本占补的动态平衡。

三是完善公司治理。要兼顾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农商银行“小法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做到架构简洁、激励兼容、治理有效,夯实稳健经营的体制基础。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主要股东要对本行的增长目标形成战略共识,确保各主体间的相互制衡基于同一目标导向,切实发挥好公司治理对农商银行发展方式的校准作用。要通过引进优质法人股东、提升专门委员会作用等方式,不断增强农商银行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等重大决策的科学性,保障稳健可持续发展。

顺应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竞争的新格局,

促进加大创新驱动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金融的转型发展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已进入新阶段,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举措循序推进,银行业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合规成本等各类经营成本持续上升,旧有经营模式的边际效益递减。在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下,各类新型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增长空间受到双重挤压。为应对金融领域的重大变革,一些传统银行开始向农村市场和小微企业寻求潜力,部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启动了金融业务“进村”“下乡”计划,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向越来越多的服务主体和服务渠道开放。农商银行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提高认识,沉着应对,以创新驱动推进差异化服务竞争。

一是优化业务结构。要通过创新产品和完善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结算、代理、银行卡等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着力增强客户黏性。要抓住居民消费升级、金融需求多元化的机遇,支持农商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积极发展资管、理财等业务,使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鼓励优质大中型农商银行探索设立金融租赁、金融消费公司,发展信息咨询、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高附加值业务,主动参与创新业务市场布局,加快从单纯的资金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

二是推进网点转型。农商银行要彻底改变网点功能“大而全”的传统思维,推进网点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使网点成为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点,成为金融服务向下延伸扩展的“基站”。要推进网点功能从交易为主转向服务销售为主,将网点改造成为服务体验中心、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中心、业务宣传中心,重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要优化调整对网点的人力资源配备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网点转型的同步配套支持。

三是升级科技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农商银行要坚持面向客户、业务和管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进系统升级换代,建立综合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应用系统平台,发挥客户规模优势,加强对客户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努力实现对客户、账户、交易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加快将信息科技的作用从业务支撑转向业务支撑和发展引领,为智能精准营销提供支持、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为业务创新发展提供引领,推动加快建成信息化银行。

顺应新常态下风险演化发展的新趋势,督促做好全面风险管理。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了金融体系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调,前期政策的遗留问题、当期政策的调整效应和未来政策的不确定预期,都将在银行业有所反映,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受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更为直接。为防止风险硬着陆,必须增强主动风险管理能力,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新挑战。

一是重点做好信用风险防控。农商银行要按照锁定存量、控住增量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充分掌握信用风险管控的主动权。要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确定重点支持领域和慎入行业,相应完善信贷政策,强化集中度管理,平缓因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信贷质量波动,提升新增贷款质量。要深入分析存量不良贷款结构,分类制定压降方案,确保审慎稳妥化解风险。要利用市场机制,探索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二是前瞻防范新业务风险。要督促把握好市场拓展、业务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做好理财、同业、投资等业务的杠杆控制、限额管理、投向监测和行为规范,确保进退有据、进退适度。要针对资产负债结构的日益多元化,重点做好流动性风险防范,确保资产负债总额均衡、结构对称、比例协调和期限匹配。对于开展理财直融、衍生产品交易创新试点的农商银行,要按规定做好保证金管理和限额控制,严格计提资本。

三是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农商银行要履行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加快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商银行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推动风险垂直管理。要结合当前金融风险演化发展的新趋势,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表内外各类风险都纳入管理范畴,推动向业务关联、上下游联动、跨账户交易的风控方式转变,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风险形势。要加强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对各类风险做好前瞻预判,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风险演练。

顺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取向,

引领加强实体经济服务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一方面,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向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强调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正在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进程,既为广大县域提供了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依托,也为促进消费升级输送着丰盈的市场资源。农商银行背靠农村,面对县域,要前瞻性地探索符合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转型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在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升级的同时,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用金融的活水来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一是完善金融服务长效机制。要督促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加快建立体现支农导向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绩效考核等机制,持续校正发展战略,确保服务方向不偏离。鼓励农商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确保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支持农商银行发行“三农”金融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优先安排开展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来源。监管部门将定期开展对农商银行支农服务机制建设和服务效果的考核评价,进一步推动农商银行有效履行支持“三农”的社会责任。

二是找准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要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流通和生态领域的信贷支持,依托农业产业链条,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要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信贷,适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探索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要围绕践行绿色金融,将环评全面融入信贷政策、标准和流程,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要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跟进融合,以互联网金融为依托,不断将普惠金融发展引向深入。要加快金融服务便利店建设,继续发挥好网点优势,合理布设电子机具,提高“村村通”覆盖面。要积极布局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协同建设线上线下渠道,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契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要增加服务包容性,继续下沉服务重心,将各类弱势群体纳入服务范围。

顺应新常态下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强化监管能力建设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金融监管也在进行适应性改革,宽管制、严监管已经成为监管的主要取向。银监会此轮监管架构改革,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为金融创新预留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强调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监管改革与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要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核心就要做好“放管结合”。“放到位”,需要农商银行充分具备合格市场主体能力;“管得住”,就需要监管部门提升审慎监管水平。

一是提升监管前瞻性。要主动放眼经济金融转型发展大格局,关注和思考全局性、方向性、趋势性的问题。在制定监管政策时,要考虑对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长远影响,适应金融发展趋势,预留未来的发展空间。要密切关注银行业整体运行,建立完善反映农商银行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标体系,超前研究应对政策措施,以先进的监管政策引领转型,以科学的监管规则约束行为。

二是提升监管专业性。要完善多维度、分层次的监管框架,准确把握农商银行业务流程的全链条、服务渠道的全链条和风险传导的全链条,着重提高对跨市场、交叉性新业务的监管能力。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和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特点,定期开展监管政策评估,提高监管制度机制的规范化水平。要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将业务水平强、综合素质高的监管人员更多地向农商银行监管岗位倾斜。

三是强化差异化监管。紧密结合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持续开展差异化监管,重点加大对管理优良农商银行的正向监管激励,促进加快金融创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2015年,银监会将调整放宽农商银行设立分行、对外投资和开办部分创新业务的行政许可条件,让更多符合资质的农商银行合理展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同时,继续加大对农商银行标杆行的监管激励,支持在创新和综合经营上先行先试,带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

作者系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责任编辑 植凤寅)

(责任编辑:HN022)

重庆景城医院烧心、反酸四步走您做到了吗

银屑病的早期治疗

癫痫怎样治才好的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