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油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烟油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净利润率仅1.3%的小米如何支撑400亿美元估值?

发布时间:2021-11-19 11:58:44 阅读: 来源:烟油厂家

此前,小米“高配低价”的营销策略在业内备受争议,其终端业务盈利状况也一直成谜。近期由于美的一纸公告,使得小米公司财务信息得以首次曝光,由此也引发了一场“高调”的小米究竟赚不赚钱的争议。

按照美的公布的数据计算,小米科技净利润率仅为1.3%,而小米也一直强调自己是电商模式,“接近成本价销售”。那么“不赚钱”的小米又将如何支撑高达400亿美元的估值?

小米赚了多少钱以价格杀手搅局传统制造业的小米公司,也开始向对方投怀送抱。12月14日,小米与美的公司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小米将投资12.66亿入股美的。

这一合作也揭开了小米的神秘面纱。美的公告显示,小米科技2013年营收265.83亿元,营业利润为4.86亿元,净利润3装配附件资料.47亿元;截至当年底,小米科技总资产为64.52亿元,总负债60.57亿元,所有者权益为3.95亿元。

如果以这一数据计算,小米科技净利润率仅为1.3%,只是账面微利。

但今年11月初,小米筹集银行贷款时,《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等媒体曾披露,小米2013年营收270亿元,净利润5.66亿美元(约合34.6亿元人民币)。

对比两方数据,营收相差不远,但净利润却相差近10倍,小米到底赚了多少钱?

“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并不会披露具体财务数据,不过这次净利润的说法并没有问题,但小米科技只是小米旗下公司逆止器。”小米科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公司去年整体营收为316亿元。这一数字,也是雷军年初公开发布的数据。

彼时,雷军透露的信息是,公司2013年含税销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50%,手机销售1870万部。按照雷军的计划,2014年小米销售额将达到700亿元,手机销量达到6000万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完成了330亿元销售,手机销量为2611万部。目前小米除了主力手机产品外,还涉足电视、平板、机顶盒等多个品类。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告诉记者,小米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依然是手机业务,而小米手机业务目前利润率大概在8%-10%,除了手机业务之外,其他硬件产品也是盈利的。“不过小米的很多利润并没有放在小米科技里,这些利润怎么分放,就不知道了。”

拿什么支撑“400亿”

从美的公开的数据来看,小米科技利润微薄,但该公司成立短短4年,估值不断翻倍,与此形成了反差。

去年8月份,小米估值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并被追捧为比肩BAT和360的新平台级公司,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资本市场又再次传闻小米估值已翻了两倍,达到400亿美元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公开上市的公司里,只有BAT在这一量级之上,京东目前的市值尚不足400亿美元。

对于最新估值融资的消息,小米和雷军方面未予证实。不过对于小米业务的成长性,各方有不小分歧。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分析师伍力恒认为,今年是小米业务的爆发点,规模效应出来之后,“小米净利润情况将好于去年。”对于市场传闻小米已有400亿美元估值,伍力恒认为,主要源于投资者对小米搭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追捧,而智能家居将成为重要一环。

易方资本投资总监王华则认为,目前智能手机增长的最快时间已经过去,小米目前MIUI操作系统开发仍未完善,拓展智能家居等多块业务会导致战线进一步拉长。

2010年小米成立之后,次年推出了首款手机产品,此后两年也主要专注于手机业务更新换代,不过2013年开始,小米电视、平板和路由器等产品项目,都开始陆续上马;与此同时,小米的相关周边、外设以及智能硬件投资也越来越多。

这些所谓硬件投资,都被视为小米“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雷军已经在多个场合宣布,将投资100家乃至更多的硬件企业,而选择硬件作为突破口,也正是为了避开现有的BAT格局,“寻找不一样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雷军还进行了内容领域的投资,包括迅雷、爱奇艺、优酷等多家公司,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除了雷军大本营金山系外,小米还投资了世纪互联。上述投资联合,基本形成了“智能硬件+内容+云服务”的生态架构。

如此庞大的体系单单依靠小米作为支点显然淡薄,不过在雷军版图中,小米显然已成为最佳的概念平台,一方面通过小米自身业务成长、外界融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来筹资。

雷军称,小米今年已经向银行发放了10亿美元银行债,“不比IPO差”。同时,小米关联公司也会提供支持。“金山软件有10亿现金,迅雷账上有5亿元,我们还有顺为资本,小米不是孤立个体,我们在每一个投资上都运用了很多资金杠杆,小米不缺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生态系统”为概念疯狂并购的路径,与此前阿里巴巴IPO上市前夕频繁的投资颇有类似之处,不断高涨的估值也让外界质疑小米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宋埃米 HT004)